www.ayx.net:
引言:如果你错过了2020年的新能源车、2021年的光伏,千万别在2025年的港股医药再踏空。因为这一次,故事的主角是“中国创新药3.0”——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,从“内卷”到“出海”。
还有医药版块,iF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恒生创新药指数自去年四月低点至今年8月11日,最高涨幅约165%,一口气把同期恒生指数(涨幅58%)甩在了身后,跑赢恒生指数超100%。
在“全球降息+流动性再泛滥”的2025年,资金到底在找什么?答案可以概括为两个词——高弹性+大叙事,而港股医药板块是同时满足两点的优质选择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布局港股医药,可着重关注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发起(QDII)(A/C:019415/019416)。
先抛结论:2025年的港股医药,是极少数能把“高景气故事”与“低回撤体验”同时写进同一条净值曲线的资产。下面四个关键词,帮你把底层逻辑拆成可以复述的“谈资”。
过去十年,中国医药行业一直扮演“追赶者”的角色——Me-too、Fast-follow、License-in。
但2024年,剧情突然反转:全年license-out交易金额519亿美元,5年复合增速125%,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额更是已超去年全年,中国首次成为全世界第二大BD输出国,仅次于美国。
当同期美国与欧洲license-out金额还在以20%左右的增数线性外推,而中国已经在实现指数级超车。但真正让海外买家掏钱的,不是“中国成本”,而是“中国质量”:
中国创新药企,如科伦博泰、信达生物、百济神州等(以上公司仅作举例,不代表个股推荐),在ADC、双抗、GLP-1、BTK、IO组合疗法全面开花,全行业≥30亿美元的管线个。中国医药第一次用“First-in-class”列表全球。
过去三年,港股医药的估值修复总是发生在四季度。今年的AACR和ASCO两项会议已经见证众多国产优质创新药品种数据超预期,所以在9月份临近的WCLC(世界肺癌大会)、ESMO(欧洲肿瘤内科学会)所公布的摘要发布和最新突破摘要部分,有关于国内创新药的数据读出值得期待。
而在此后,9-10月的秋天,医药支付端将迎来“两把钥匙”。一是2025年度的医保谈判,将进一步支持创新药加速市场渗透;二是今年的商业健康险预计将会覆盖部分ADC、双抗、GLP-1进入目录。
随着港股医药的高歌猛进,长期资金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做投票。根据Wind数据,2025年7月,南下资金继续保持对港股医药生物板块的净流入态势,其累计流入规模或达到历史高位。
外资方面,7月10日,贝莱德增持信达生物(342万股,持股票比例升至5.18%,同期外资对港股创新药板块的“扫货”动作频繁,如花旗首次给予恒瑞医药“买入”评级并给出134港元目标价。与南向资金一起形成“资金共振”(以上公司仅作举例,不代表个股推荐)。
横向来看,截至今年8月8日,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和港股通医疗指数PE(TTM)均处于17x左右,即便是经过1年的全线%空间。
而对比纵向,中证医疗指数当前给出29.97x的估值,相比来说“贵”了一些,而同样的管线、同样的现金流,布局港股医药板块相当于打了“56折”。
当“时代β+催化日历+资金共振+估值安全垫”四条逻辑同时成立,问题只剩一个:普通投资者怎样把这套宏大叙事,真正变成账户里那条“涨时跟得上、跌时扛得住”的净值曲线?
——拆解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发起(QDII)(A/C:019415/019416)
今年以来,截至8月5日,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发起(QDII)(A/C:019415/019416)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约76.7%,叠加这只基金的超额表现,你会发现:它居然把“高弹性”和“低回撤”同时写进了同一条净值曲线,这在主动医药基金里几乎是稀缺的“孤品”。
在具体的组合配置上,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发起(QDII)(A/C:019415/019416)将“四大热点”装进一个策略:
布局具有弹性和进攻性的创新药板块,以“BD兑现+临床兑现”聚焦高成长性;配置CXO板块,打包国内代加工公司复苏行情;优选创新药Pharma药企,关注管线丰富标的;而在其余仓位布局个别有价值的个股或现金,实现“减震”。不用“高波动换高收益”,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发起(QDII)(A/C:019415/019416)把让投入资产的人“跟得上牛市,拿的住周期”做成产品质量标准件。
十年前,港股医药板块还只有几家传统Big Pharma在讲故事;今天,从18A的创新药到CXO、再到机械出海,整条产业链第一次以“中国名字”在全球医药价值链上写下0→1的注脚。
回归到投资本身,任何伟大的产业浪潮最终都要落到“持有人能否睡得着”的终极命题。南方港股医药行业混合发起(QDII)(A/C:019415/019416),用现金流纪律、估值纪律、仓位纪律把波动“削峰填谷”,让长期资金敢于长拿、让短期资金敢于上车。
风险提示:基金投资需谨慎,投资人应当阅读《基金合同》、《招募说明书》、《产品资料概要》等法律文件,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,特别是特有风险,并依据自己的投资目的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相适应。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、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。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,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。